Saturday, September 10, 2005

眾道. 盂蘭.

兒道. 孩道. 商道. 善道. 人道.

兒道:"
像我這樣一個大男人, 蹲在街上陳設蘋果,橙,米和香燭, 實在不成體統. 但七月裡我總無法給母親一個藉口, 推卻維持了三十年的煙火.

每年鬼節母親從未間斷在街上設祭給父親. 祭品是豐富的食物和燒不完的香燭. 母親從來不哭, 卻也不對燭火說話, 只默默把紅燒肉擺好.

父親生前擁有數百佛經. 火紅時代之初, 他明白那些書已不能收藏, 於是著令全家撕經作廁所用紙 -- 不太明白他為何有此一著. 父親給我說過盂蘭節的故事. 話說佛祖有孝順弟子目蓮. 目蓮母親卻是作孽之人, 死後墮進餓鬼道. 親人供物中有大量食物, 進口卻皆變紅炭, 飽受飢餓煎熬. 目蓮不忍母親受苦, 向佛祖求情. 從此每年七月十四一天餓鬼得吃, 讓人子得盡孝心.

佛經便紙還未用完, 父親便在人間鬼道中去世. 那些年裡盂蘭不許生祭火, 漫天火紅峰煙只有更激動父親不息之靈. 如今鐵桶裡熊熊火起, 衣紙飄起像當年片片佛經. 回頭廉租屋村街上一片燭光通明, 鬼道盛宴在人間, 呼喚故人回歸, 燒香之人也逐步踏上死亡. 野狗經過, 翻倒米飯, 咬下雞腿離去.


孩道:"
我最喜歡爸爸在鬼節帶我看"大鬼". 每逢盂蘭, 屋村裡的籃球場便會搭起"鬼棚". 通常大棚裡是三層樓高的大鬼王. 鬼王就是閻王. 他咧嘴露齒, 眼如銅鈴, 陽光膚色, 怒髮衝冠, 手執矛戈, 腳踏小鬼. 紙紥鬼王色彩鮮艷, 是很漂亮的美勞作品. 小棚裡也有牛頭馬面和黑白無常. 白無常尤其好玩, 有長至膝蓋的舌頭. 牛頭馬面則手執刑具.

爸爸說地獄裡所有鬼都會在七月十四"放假一天", 又吃又玩. 為免小鬼玩得太高興, 又或大鬼四處害人, 這些大紙公仔是用來"嚇鬼"的, 叫它們"behave". 七月十四午夜一過, 大眾便敲鑼打鼓作法事, 叫大小鬼怪"回家". 之後大鬼王和其他紙公仔便會被一把火燒掉, 很壯觀的.

球場上人流不絕, 都在各紙公仔前上香添油. 其實我很混淆: 一點香油, 是為地上的人討平安, 還是為死去的人求安息? 彷彿在生的人前途未卜, 鬼魂自身難保. 鬼節, 不過是一課勞作.


商道:"
盂蘭前兩三個月, 各方團體便來"募捐". 我們經營小小文具店的, 不得不敷衍一下.

黃伯每年都皮笑肉不笑的來. 他先不說"募捐"的問題, 卻花三十分鐘演講孝義之道. 當所有孔子都講完後, 必定祝我們來年順風順水, "為求心安, 就這個數目吧...". 一翻周旋還價, 終於交易完成. 他在鋪前貼上那醜陋的黃紙, 施然向下一家進發.

七月十四午夜過後, 只見火光熊熊. 有這最熱烈的祝福, 心不得不安.


善道:"
辛苦經營了四十年, 我沒想過要退下來. 生意早已不大管, 自有兒子替我料理. 退, 可以; 休, 不能夠.

這行頭裡, 這區裡, 我是有點名望的. 為著兒子的緣故, 為著讓自己的成就有點可敬的延續, 這十萬元, 我是很樂意捐的. 趁的還有一口氣, 積一些陰德在人間, 總沒錯的. 不為死後的果報, 也為明天的尊重. 一篇成功的事業, 以一番慷慨作尾, 應是一個好結局.

街坊會的人很有心, 著的到球場監督一下派米的情況. 天氣很熱, 三兩天後該打風了吧. 球場上人很多, 很多. 搖著扇的, 用報紙遮太陽的, 都是阿婆阿叔; 一群窮人, 擠擁著. 米很多, 但他們總是向前擠. 是恐懼, 怕被排斥, 怕落後, 怕失去. 我很明白, 因我經歷過.

很小很小的時候, 在上海的碼頭, 人們也是這樣擠著, 擁著. 走難的情景, 從小就印在我腦海裡. 在那種船不可失的絕望環境裡, 人可以做的, 就是拼盡一生的力量擠前去. 你和你家的一生, 將在十五分鐘內改寫. 前路茫茫, 後有追兵. 母親和父親下了年輕裡最大的決心 -- 上船去.

生命裡有爭取, 有受惠, 有買賣, 有施予. 今天的我已在船上, 彷似船長看著擠擁著的走難者. 我不會讓自己和兒子回到昨天的擠擁裡. 可惜船還在海中未到彼岸. 既不能忘我登極樂, 只好回頭撤米積德. 對岸
餓鬼道中囂叫慘號, 都起來伸手抓著一點七月十四的米飯. 擠擁吧, 讓你們激起的水花, 聚成滾滾浪濤, 推我早登極樂彼岸.


人道:"
盂蘭節又喚作中元節, 鬼節, 七月半或麻榖節. 據史記載,這節日從南朝梁武帝開始, 便在民間蔚然成風. 今天,歷史是不會有人關心的. 在生的人把握僅有的七旬陽壽,把精神時間都專注在眼前的事情. 忠信孝悌, 慎終追遠,已經不是盂蘭節的目的.

忌諱的人, 在這七月時份不會開工動土, 新船不會下水,情人不敢嫁娶 (怕娶了鬼新娘), 出門的人不走近水邊(怕遇到了落水鬼). 人們求的是避災. 拜祭先人,獻香燒元, 除了是要先赴黃泉的人”死活”無憂,更重要的是讓在生的人得到福蔭, 家宅平安. 人們求的是自我心安. 畢竟人鬼殊途, 陽壽比起冥壽,不過是一下呼吸, 一次眨眼. 花太多時間在幽冥之說,實在不合成本效益.

這鬼節, 不過也只是一年一次的中國節日. 再過幾天,股市上升, 樓價上升, 銀行加息, 年底加薪, 禽流感,兒女升學, 人們早就把一切忘記得一乾二淨. 四千年的歷史對於人們來說, 太沉重了.




Tag:

2 Comments:

At September 14, 2005 1:53 AM, Blogger 玩水人 said...

It's a good article.

 
At September 24, 2005 10:53 PM, Blogger Chitty said...

Have had a long discussion with a friend on the topic of 派米 some time before. Wanna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 but couldn't make up my mind in doing so; a question was still in my mind: why do old people like pushing?

A TV program from Jade solved my question. Pushing is actually a projection of 走難. Old people are too afraid of being left behind.

A few snapshots are writen. Next year I will carry my carmera to take photos. Hopefully able to write a few more snapshots as well.

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